CATL与BTR会议纪要
一、会议名称:贝特瑞CATL信息化建设参访交流会
二、会议时间:3月13日
三、会议地点:宁德时代办公大楼信息技术部会议室
四、参会人员
CATL出席成员:陈凌 首席信息官CIO、冯安民IT 制造领域资深经理、赖腾飞IT物流供应链领域经理、周孙福IT财经领域经理、米伟 企业IT架构师、刘天明IT研发领域工程师、岳玉梅 IT MES产品线经理
贝特瑞出席成员:黄友元、任建国、孔东亮、杨红强、刘志文、罗文彬、杨才德、周海辉、庞春雷、刘若琦、何鹏、阳兴华、蒙日阳、邓丽、杨家容、李嘉祺
列席人员:SAP深圳分公司销售总监胡亮、销售经理魏振铎、SAP资深售前顾问王晶
五、会议议程
(一)CATL首席信息官陈凌致欢迎辞,贝特瑞执行总经理黄友元博士致辞
(二)CATL公司发展历程介绍
(三)CATL数字化转型历程介绍
(四)具体业务领域信息化建设历程分享和交流
(五)工厂参观
(六)下午:HCM人力源源管理系统应用现状交流;IT基础设施建设交流。
六、交流内容
议题一:IT战略如何规划?
CATL首席信息官陈总:CATL 的IT战略,早期的1.0版是请咨询公司规划,主要是IT治理方面的规划。2.0版的IT战略是按企业战略从上至下分解,每个业务领域要达成战略目标,需要什么样的能力,IT如何去支撑这个能力。然后会做好3-5年的IT战略规划,并逐年根据业务的发展需求,滚动更新和完善。
议题二:IT与业务如何沟通需求?
CATL首席信息官陈总:业务部门负责人他们到底懂不懂业务?他们有没有业务上的前瞻性?他们在业务上的痛点有没有诉求?有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?这是前提条件。而不是说他们能不能非常明确的用IT能听得懂的语言提出需要什么样的管理系统,这对他来说要求太高了。CATL信息技术部门在每块业务领域都有一个负责人。周孙福经理是财务领域的负责人,他专门为财经领域去服务,赖腾飞是供应链领域的负责人他也专门为供应链的各个部门去服务。因为经过这么多的项目实施经验,他们已经成为这块领域的专家,他们跟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打交道的频率比我自己要多得多很多时候,他们是可以直接找各业务领域的负责人去沟通交流,并将需求归纳成IT解决方案的。CATL物流供应链领域IT经理赖腾飞:CATL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经验的积累,总结出一套与业务部门沟通的方法:名叫“413”模型。
4即四个维度:
一、是了解业务现状,他的业务现状是怎么样的?他的IT应用现状是怎么样的?
二、是他有什么诉求,而这个诉求源于公司战略的分解。他需要达到什么样一个能力,他想要实现什么样的战略目标,有没有具体到某一个KPI,具体到某一个能力。
三、是标准,比如供应链这个领域,供应链管理它在内外或国内有什么样的一个标准,这些我们都需要去了解。
四、是最佳实践,在供应链管理这块有没有一些最佳实践我们可以对标的?比如说汽车行业,我们有对标过上汽,电子行业,我们有对标过三叶电子。而我们在与对标公司高管沟通的过程当中,他们也会推荐认为供应链管理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公司,让我们去学习交流,还会帮助我们协调资源。
一就是高层视角:供应链领域的负责人,他会对供应链管理提出要求,比如他们关注的管理指标是哪一些?他们关注哪些能力?未来1-3年要具备的、要提升的能力,他们会给我们这些信息的输入。基于这些输入,我们会跟不同层级的人员去交流。因为每个层级都有他们不同的诉求,操作层面比较关注操作体验和易用性,中层则会关注偏向管理方面的东西。然后我们进行归纳总结。
最后会回归到3,即组织、流程与IT。我们会回归到从组织的角度、流程的角度,IT的角度去看这个事情。最终是业务流程设计在前,组织基于流程去设置,最后用IT去固化这个流程。
议题三:业务领域负责人或信息化支持负责人,如何提升高层视角,做好IT规划?
企业IT架构师米伟:做IT规划会很痛苦,但痛苦之后我们后面就很轻松了。因为我们会有一个基于公司层面、高层视角的全面规划方案和顶层设计图,后面我们按规划的项目去推行,定期汇报工作进展,滚动更新就可以了。在规划过程当中,业务部门不需要懂IT,他们只需要懂业务就可以。他们要懂得基于高层的视角,提出有前瞻性的规划和要求。如何提升高层视角呢?这就要“走出去”和“引进来”。“走出去”,就是到各个标杆企业去看他们在这个领域是怎么样做的?有哪些先进的经验值得学习。“引进来”,比如像SAP公司,他们有很多实施方案和优秀案例,可以请他们来公司进行培训、宣导或者说是“洗脑”也可以。通过这种学习交流,逐步把IT信息化蓝图规划出来,把项目做好,把预算批下来。让业务也知道未来组织怎么变革,业务流程如何去走,IT信息系统怎样去做更好的支持。同时,为了把“土八路”培训成“正规军”,IT部门内部要组织各种培训,增长见识并提升管理视角,提高专业技能。只有这样,我们做出来的东西,才更具前瞻性,更贴合业务发展需要。
议题四:如何让业务部门主动提出信息化需求?
CATL首席信息官陈总:高层要对业务部门有要求,比如把他的钱和人给断了,用很少的钱和人,还要完成和原来一样的工作量,怎么办?业务部门这才会自发地向IT部门提出诉求。经过交流和讨论,形成可以提升效率的解决方案。最后通过信息化项目的实施,人工成本降下来了,工作效率也提高了。贝特瑞执行总经理黄博:CATL目前财务部门有多少人,每个月的财报什么时候可以出来?贝特瑞阳兴华部长:信息技术部财经领域支持人员有多少?CATL财经领域IT经理周孙福:CATL财务人员总共有40多人,IT财经领域支持人员5人。每个月1号上午,出各公司的财报,下午出集团财报,最迟不超过2号上午,基本实现当天看财务报表。
议题五:当供应链的数据非常滞后时,财务部门如何应对?如何确保数据录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?
CATL物流供应链领域IT经理赖腾飞:CATL业务领域的每一个环节都在系统里运作。包括采购、收货、仓储、配料、生产过程、工单的成本核算和最终的月结,基本上都在SAP系统里边去跑。每个环节必系有系统单据并进行审核,否则流程的下个环节是不接受和处理的,而且如果不遵守,是要受KPI处罚的。CATL首席信息官陈总:业务部门有没有需求提出来,要把数据录入到系统里面?当整个供应链体系脱离了这些系统的支持,没有数据的支持,他还能不能玩得转?还能出不出得了货?客户能不能接受?如答案是“是”,那还需要这些系统干什么?CATL在早期,还是小小规模的时候,纸质单据也能玩得转,既然这样,还要系统干什么呢?花这个钱干什么?我想分享的是,公司不同的发展阶段,需求来自于几个方面:一是业务对业务自己的要求,也就是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有没有前瞻性,他知不知道今天用纸质能搞定,但早晚是不行的?我今天用纸很合理,我没用系统我没有错。我是一个小Baby,我干嘛学芭蕾舞呀?但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如果有前瞻性,要有视野。他就会知道三年后我就要学芭蕾舞了,我得提前规划,做好准备。这是我对业务有没有前瞻性的一个思考;第二个是客户对我们的要求,比如宝马公司,他们对数据的要求非常高。他们不只要看产品的性能和质量,还要看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,这都需要数据做支撑。我们在各业务领域的管理,实现信息化了吗?如果还停留在纸质,客户是否认可?第三个是我们的高层领导要对业务部门提出要求,因为这是一个战略发展方向。这个要求不是今天提就今天干,而是要求要提前做好规划,未来1-3年你要怎么去干。最后,回归到财务要不到数据怎么办?财务站在“食物链的末端”,没有数据,我吃什么 ?我们要认识到,这是一个整体的东西,他不是财务部门的要求,这是一个整体的公司战略决策。2013年CATL决定上SAP ERP系统时,当年业务收入不到1个亿。制造领域资深经理冯安民:这个问题,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5年前,5年前我们刚上ERP时,最先听到的声音是我们CFO这位领导:我做得最后悔的决定是支持你们上ERP。还有来自各个领域基层操作人员的声音:“这个系统太难用了,界面太丑了,操作太麻烦了。以前我都不用录这么多单据,也不用录这么多数据。”今天要分享的是,我们的高管要正确看待这些声音。公司上ERP这个系统,不是给基层操作人员上的系统。而是给我们的总经理、CFO上的一套管理系统,给企业上的一套管理系统。他的受益者并不是基层操作人员,所以基层操作人员难免反对、抗拒。那我们怎么做呢?跟KPI挂勾,比如销售订单录入率100%。每次月结完成的时候,我们会把所有的部门犯的错误全都公布出来,哪个部门录入错误,哪个部门漏录数据,哪个部门该做的检查没检查,哪个部门该做的事情没做等等,如果发生有任何员工不配合的地方,是要通过严格的机制和纪律来保证数据的一致和准确性,否则信息化难以推广,难以展开。诸多企业在面临企业信息化,数字化发展的阵痛期,都采取先僵化,后优化,再固化的方式。当时还拟了一个《数据录入管理规范》制度,并明文通告,维护数据错误或不维护数据,无论是意,还是无意,直接开除,这才把员工的思维给扭转过来。他们得时刻提醒自己,必须用好系统,做好检查,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。他们也意识到了,这是公司的要求,是公司的战略,必须认真谨慎做好这项工作。
议题六:CATL如何做好信息安全管理,特别是机密文件、数据防泄密方面?
CATL首席信息官陈总:从根本上来讲,是防不住的!但可以增加泄密的难度和犯罪成本。首先,我们要做好风险识别,评估涉密等级,分析泄密渠道,分优先级堵住泄密渠道;其次持续评估安全态势、风险及选择应对措施,并定期自审。同时,我们要明确IT部门、监管部门在执行与监管方面的分工和任务,各项措施要切实落实到岗位。另外,在实施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中,也可以参照ITIL,ISO27001的相关规定。
议题七:如何选择ERP实施厂商?
CATL首席信息官陈总:一是要看实施商的实力,公司规模、实施案例、顾问资源、售后服务等,都要前期进行考察和评估。二是与实施商的合作,一定是战略上的合作,要共同成长,资源互补。要求实施厂在项目上一定要提供最优资的顾问资源,同时项目实施过程中,要求供应商更换不合格人员。
议题八:CATL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应用现状如何?
CATL公司7年前最先引进的是SAP的HCM系统,主要用来组织和人事档案,考勤、门禁、饭食等系统用的是其它公司的C6系统,薪酬系统是自主研发,招聘系统是其它公司的系统,绩效系统用的是SAP的EPM云平台。同时,集成了OA系统的审批功能。经过多年的整合、二次开发工作,目前系统能够支撑整个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。
议题九:CATL信息化基础设施都有哪些?
CATL基础设施IT经理:目前公司有多个核心机房,至少双线接入,数据中心带宽10GB。核心交换机思科、华为、华三都有,安全设备有堡垒机;服务器包括:SAP HANA服务器,存储服务器,云桌面,私有云(超融合)等;子公司都是模块化机房布署;监控系统模拟+数字混合;电话系统还是程控有线电话。目前公司的网络并未实现三网合一(电话网、办公网、视频网集成),正在向这个方向规划。
议题十:信息化建设是否需要第三方做监理?IT规划的供应商负责后续的实施工作是否合适?
CATL陈总、冯安民:如果公司自身有相应能力,请监理的必要性不大。抛开需要支付相关费用不谈,第三方未必像甲方那样关注项目成败,但却会让甲方形成依赖心理,给项目带来风险。规划与实施是两类事情,每个实施项目都需要挑选最适合的实施供应商,如果规划的供应商有相应的能力,就没有必要对其关门。规划后会有一系列的实施项目需要陆续开展,这时最好根据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,挑选最合适的供应商,而每个实施商都有自己相对擅长的领域,因此所有项目都是同一个实施供应商的可能性几乎没有,在业界也没有这样的案例。
议题十一:CATL的奋斗者文化非常浓厚,是怎么培养起来的?
到达宁德的当晚九点多,参与交流的团队成员,来到宁德园区周边走动,大家对CATL办公大楼各层灯火通明,一副挑灯夜战的景象印象深刻。CATL陈总:公司核心管理团队大多有ATL、CATL两次创业经历,很多人都已不年轻,但一直保持着创业的激情,感染了各级员工。公司在招聘人员时,会做这方面的考察,而且公司奋斗的文化氛围名声在外,员工在选择CATL时,也会考量自己是否能适应公司这一文化。另外,宁德的工作机会相对较少,也有利于奋斗文化的养成。
参访总结:
CATL的信息化水平较高,这次交流对我们的启发很大,总结如下:
1、信息化建设价值非常大,非常值得投入,甚至提前投入
在IT系统的支持下,CATL产线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,这对降低人工成本,保证产品质量价值非常大。客户也会通过考察CATL的信息化水平,来判断其管理水平。交流过程中,处处能感受到CATL IT人员对信息化对公司经营管理带来巨大价值的自豪。我们应从战略高度看待信息化建设,而战略具有长期性,需要前瞻性、战略耐心,检验一个行为是否是战略行为,比较直观的方式是:试想五年后是否会后悔,如果不会后悔,那么就是战略行为,否则就不是。CATL信息化建设有不少前瞻性的投入(比如2013年决定上SAP ERP系统时,当年业务收入还不到1个亿),他们也多次表示,如果没有IT系统的支持,很难想象如何支持其数百条产线,支持其当前近300亿的营业规模。
2、信息化是企业标准化、正规化的重要手段
CATL非常推崇先僵化、后优化、再固化的做法,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,通过梳理流程、数据,做了很多标准化、正规化的工作,他们认为这对支持公司的迅速增长很有意义。他们有一个比喻非常形象:一个土匪可能打得过一个正规军,十个、百个、千个也可能也打得过,但从来就没有过上万规模的土匪军!
3、信息化建设过程难免有阻力,需要公司管理层大力支持,甚至是强力推动
比如CATL实施ERP系统的时候,用户抱怨很多,觉得增加了工作量,系统不友好等等,系统数据质量不高,公司管理层认为,他们不是给基层操作人员上的系统,而是给公司上一套管理系统,因此必须使用,为此甚至开除过不按要求操作的用户。
4、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需要坚持不懈
CATL自成立以来,一直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持续投入,每年都有很多信息化建设的项目开展,高峰时甚至有26个项目同时在开展。当前其战略规划已出到V3.0版,还是有不少空白或需要改进的板块。